本科生

历史学(师范)本科生培养简介及专业毕业要求

时间:2023年07月02日 22:41

作者:

浏览:




1986年,bv1946官网成立历史学(师范)专科专业,1999年历史学(师范)专业升级为本科,该专业培养能够在中学、教育机构和其他机构从事历史教学、教研及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具有优秀教师潜质的历史学专门人才。办学30余年,已为地方基层教育输送了大量历史教育,为地主基层行政部门培养了大批行政干部。

历史学(师范)专业毕业要求

通过专业学习,毕业生应达到以下方面的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

通用标准

毕业要求的内涵

指标点(可达成、可测评)

1.师德规范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的高度认同。具有依法执教意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1.1 政治素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在历史课堂和课外活动中传播历史文化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1.2 依法执教:能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按照依法执教要求,运用历史文化资源培养学生践行师德的能力,创新师德养成的路径、形式和方法。

1.3 立德树人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将师德认识内化为师德认同、转化为师德行为,确定坚定的职业理想,立志成为“四有”好老师,成为教书育人的楷模。

2.教育情怀

具有从教意愿,认同历史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2.1 从教意愿: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从教意愿,具备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操守,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专业精神,对即将从事的教师职业能以积极热情的态度全身心投入

2.2 人文素养:能够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正确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并能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展现对人文精神的正确理解,体现人文关怀,具备成为学生成长引路人的人文素养

2.3 关爱学生:以生为本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为职业角色预期,在历史教育教学实践中,能够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权利及个体差异,对学生富有爱心和责任心,对工作耐心和细心,乐于为学生成长创造发展的条件和机会

3.学科素养

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理解历史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了解历史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对学习科学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3.1 历史学科素养:熟悉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内涵;掌握历史学科知识体系、理论与方法;具有历史学的批判精神,能博古通今;了解国内外历史学科的前沿动态。

3.2 跨学科素养:综合运用教育学、政治学、民族学、社会学、文字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促进历史学科学习,整合形成历史学科教学知识,并掌握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习指导方法与教育策略。

3.3 综合实践素养:能进行历史文献检索、史学论文写作;能利用所学专业理论与跨学科知识进行历史学专业实践,开展田野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

4.教学能力

历史教育实践中,能够依据历史学科课程标准,针对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历史学科认知特点,运用历史学科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获得历史教学体验,具备历史教学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的历史教学能力和一定的历史教学研究能力。

4.1 教学基本知识与能力熟悉中学生历史学习特点,掌握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历史学习的认知特点,能准确理解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内涵和要点。

4.2课堂教学实施能力:能依据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把握历史教学中的重难点,结合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历史学科认知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

4.3教学研究能力:能依据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展开有效的学业评价,并能针对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校情学情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改进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

5.班级指导

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能够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获得积极体验。

5.1 德育工作理念方法:了解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把握中学德育目标、原理、内容与方法,掌握共青团、少先队建设与管理的原则与方法。

5.2 班级建设管理策略与技能:能够在课堂学习中正确掌握班集体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技巧和方法,不仅学习相关知识,还能在教育见习、实习、研习过程中进行实践,开展班集体建设与管理工作,从而获得有价值的体验。

5.3 班级指导技能和方法:能够在历史教育见习、实习、研习过程中,担任或协助班主任工作,应用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方法和青春期心理辅导技能,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获得积极有效的体验。

6.综合育人

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理解历史学科育人价值,能够有机结合历史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6.1 育人知识与能力:掌握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了解中学生思想品德培育、人格塑造、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和方法,初步掌握教书育人的路径;培育全过程、全方位、全员育人的意识。

6.2历史课堂育人理解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能综合运用历史学科知识开展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的培育,形成理解历史学科独特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6.3 实践活动育人:了解中学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内涵方法以及开展主题育德和社团育人的原则策略;能够在教育实践中,设计综合育人目标,整合历史学科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具有综合育人的积极体验。

7.学会反思

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学会分析解决历史教育教学问题。

7.1 自主学习能力:掌握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成长阶段路径方法;能确定就业愿景,明确学习目标,理清发展重点,调整自我管理策略,制订并实施专业学习和发展规划;培养终身学习理念和历史教师专业发展意识,养成课堂自主参与和课外自主学习习惯。

7.2评价与自我反思能力理解反思价值,具有独立思考判断,自主分析解决问题。在教育见习、研习和实习中,能够从学生学习、课程教学、学科理解等不同角度,收集分析自身实践活动信息,自我诊断,自我改进。

8.沟通合作

理解历史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合作技能,具有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体验。

8.1 团队协作理论知识理解和体验历史学习共同体的特点与价值,懂得学习伙伴是重要的学习资源,系统掌握团队协作学习知识与技能,积极主动参加小组学习、专题研讨、团队互动、网络分享等协作学习活动。

8.2 沟通合作体验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深入体验观摩互助、合作研究、小组实习等,乐于与学习伙伴分享交流实践经验,共同探讨解决问题。具备与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及社区沟通交流的知识与技能,具有相关经历体验。

 

 



上一篇:BV1946伟德推荐2024届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名单公示 下一篇:BV1946伟德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转专业工作方案

关闭